百萬以上採購擬網站公開
公開招標的門檻金額,被視為是否公開採購資訊的“分界線”,社會關注非公開招標項目的資訊透明度。財政局表示,擬設立公共採購入口網站,公開採購信息,當中包括擬公開金額超過一百萬元或以上的採購項目,強調該金額現在只是框架,願聽公眾意見。
暫時框架續聽意見
諮詢文本建議,加強採購活動資訊發佈的廣度及深度,增加社會各界對公共採購活動的了解及監督。建議公開資訊包括公開招標文告、涉及招標修改的內容、投標人名單、判給決定和報告、涉及超過原合同一定比例累積金額的合同變更,及向作出行政違法行為者科處附加處罰等。財局補充,具體甚麼違法情況要公開,亦可討論。又舉例如追加工程的累計金額,超過原判標金額的兩成,建議公開。
諮詢文本又提議,財政局應設立及管理公共採購入口網站,按法律要求發放與公共採購有關的信息,方便公眾自由及免費地查閱相關資料。在記者追問下,財政局公物管理廳長馮小萍才透露出一項沒有寫入諮詢文本的內容,指暫定會公開金額超過一百萬元或以上的採購項目,又強調只是有一個框架,願意聽取公眾意見。
訂合同金額均勁升
至於為何並非公開所有採購資訊,馮指倘把所有採購資訊均公開,資料庫會較大。會否訂定指引要求部門公開採購資訊,則沒有正面回應。局方後期有列舉運輸工務及經財範疇,已有對外公開超過一定金額的工程或服務的採購資訊。
諮詢文本並建議,調整訂立書面合同的門檻金額,均是較過往勁升六倍。即日後大於九百萬元的公共工程,及大於三百萬元的“取得財貨或服務”,才須訂立書面合同。修法理由為考慮到廿多年來的通貨膨脹及價格變化等因素,亦曾聽取工務局等部門意見。
中央供應商資料庫的進度,財政局副局長何燕梅表示,當局還在構思如何建立一個大規模的中央資料庫,包括工程承攬人及供應商等資料。又指財政局現已建立一個供應商資料庫,在經財司轄下部門先行先試,待優化及成熟後再推廣至其他部門。
資料來源: 澳門日報 2018-11-6